阅读|把时间当作朋友(李笑来著)
intro
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,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,不管最终结果如何,反正,那个人、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——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。
p21
此后的很多内容,很可能与读者最初期望的并不相符,甚至相左。然而,这本书的主旨其实非常简单: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。必须开启心智,看清楚,想明白: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。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,与时间、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。解决方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“一切都靠积累”。深信积累的力量,时间就是你的朋友,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。
p23
现在,弄清楚“你自己不了解的、别人也不了解的你自己”究竟是什么,暂时并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:你现在竟然仅凭你的心智就知道了“你原本并不知道”的、“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”的你的存在!
心理学家们认为,人之为人,在于我们具有特殊的“大脑额叶”,正因如此,我们才具备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—“反思能力”。有了反思能力的人类,最终拥有了语言,发明了文字,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,进而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……
p25
心智(mind)究竟是什么?简单地说,一个人的心智就是他一切过往获得的知识以及经验的总和(也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而造就的思考方法、思考模式)。
p34
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的理由竟然是一模一样的!人们通常认为,恰当的逻辑训练能够提高一个人正确决定的几率。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,大多数逻辑都无能为力。…看穿这一切,摆脱自己的局限,需要心智的力量。
p47
有问题解决不了时,暂时先把它记下来,而后继续前行。注意,一定要记下来。很多人没有记录的良好习惯,以至曾经有过思考(有疑问,就是思考的起点)不过后来却仅因为“忘了”而失去获得答案的机会。继续前行,并不意味着忽略这些问题和疑问,因为它们被记在本子上;而又因为它们被记录了下来,所以可以经常被拿出来重新审视,不一定什么时候、什么地方、因为什么由头,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清楚的解决方案。
p50
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: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。如何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?最核心的判断只有一个:看它是否现实。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于否定现实逃避现实。只有接受现实,才可能做到脚踏实地,避免心浮气躁、好高骛远。
p54
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以接受,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。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,包括“速成绝不可能”、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”、”完美永不存在”、”未知永远存在”、”现状无法马上摆脱”,都既清楚又简单,必须接受。不仅要接受,还要牢记;不仅要牢记,还要坚信,不容得半点动摇。
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,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。
p57
大多数人在执行任务之前忽略一个重要的步骤:分辨任务的属性——它是熟悉的呢?还是陌生的呢?
p58-59
Teach Yourself Programming in Ten Years. 用十年时间学会程序设计非常值当。
“十年”换算成了更为精确的“10000小时”——想要出类拔萃,就要努力至少一万小时。
p64-65
所以,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“喜欢做某件事情”实际上更可能只不过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、容易获得奖励而已。办事拖拉的人其实并非不做事,他们做事,甚至做很多事;他们也并非“不努力”,他们花很长时间去做事—只不过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只做很多非常容易的事情。
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(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,也因为困难而重要)永远完成不了。
比如:天天对恋人说我爱你却从来不花时间想想人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⋯⋯都是同样的恶习在背后:专做简单的,回避困难的。
所谓“三思而行”,在我看来就是指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关于这件事儿的三个方面:WHAT,WHY,和HOW。因为任何一个任务都起码具备这三个属性:WHAT(该做什么?),WHY(为什么要做?),和HOW(如何去做?)。
思考HOW需要从WHAT入手—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,越具体越好,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独立完成。
p69
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通过关注HOW而反复拆分任务,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,这是不可或缺的功课。这样的习惯,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,变得踏实。
p75
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,只是朦胧中明白,不能再浪费时间而已。
p82
既然“管理时间”是不可能的,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: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,真正了解时间、精确地感知时间;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“合拍”,就是我的说法—“与时间做朋友”。